創安順停車場設計先說說停車場的分類:
1、按停車車輛性質分為機動車bai停車場和非機動車停車場。機動車停車場是指供機動車停放的場地,包括機動車停放維修場地。非機動車停車場是指供各種類型非機動車停放的場地,主要是自行車停車場。
2、按停車位置分為路外停車場和路內停車場。路外停車場是指道路用地控制線以外專門開辟興建的停車場、停車庫或停車樓。 路內停車場是指在道路用地控制線(紅線)內劃定的供車輛停放的場地,又可分為路上停車場和路邊停車場兩種形式。路上停車場是指在道路行車帶上兩側或一側,劃出若干段帶狀路面供車輛停放的場地;路邊停車場是指道路行車帶以外的兩邊或一邊路緣外側(包括路肩、綠化帶、人行道、高架橋及立交橋底)所布置的帶狀停放車輛場地。一般情況下,“路邊停車”包含了“路上停車”的概念,因此通常又將路內停車場稱為路邊停車場。
3、按建筑類型分為地面停車場、地下停車庫和地上停車樓。地面停車場是指道路范圍以外專辟的供車輛停放的空地或廣場,主要由出人口通道、停車坪和其他附屬設施組成,具有布局靈活、停車方便、管理簡單和成本低廉等特點。
一.停車場的組成部分
1.出入口
2.行車通道
3.停車位
4.綠化隔離帶
5.附屬設施:休息室、管理室、修車場、加油站。
1.出入口位置
(1)公用停車場的停車區距離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離宜采用50~100M。
(2)風景名勝區考慮到環境保護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時,距主要入口可達150~200M。
(3)機動車出入口距離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。
(4)距地鐵出入口、公共交通站臺邊緣不小于15M;距公園、學校、兒童及殘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應小于20M。
2.出入口數量
停車泊位數越多,出入車輛就越多,出入口的數量也需要相應增加。
(1)50輛機動車停車場,可設置1個出入口。
(2)50—300個停車位的停車場,應設2個出入口。
(3)大于300個停車位的停車場,出口和入口應分開設置。
(4)大于500個停車位的停車場,出入口不得少于3個。
(5)當停車場設置兩個以上出入口時,其出入口之間的凈距須大于10m。
(6)大于300個停車位的停車場,分開設置的出、入口之間的距離應大于20m。
3.出入口寬度
停車場出入口不應少于兩個,其凈距宜大于10m;條件困難或停車容量小于50個時,可設一個出入口,但其進出通道的寬度宜采用9-10m。
4.通道及轉彎半徑:
行車通道可分為單車道和雙車道。
(1)一側通道一側停車
(2)中間通道兩側停車
(3)兩側通道中間停車
(4)環形通道四周停車
停車場通道轉彎半徑:
5.通道坡度
(1)與廣場連接的道路縱坡度以0.5%~2%為宜。
(2)困難時大縱坡度不應大于7%,積雪及嚴寒地區不應大于6%。
(3)在出入口應設置縱坡緩坡段≤2%。
6.車輛類型及車身基本尺寸:
7.停車坪布置:
8.殘疾人車位布置:
(1)辦公、科研、文化、紀念、觀演、體育、交通、醫療、學校和園林建筑的停車位應設無障礙設計。
(2)距離建筑入口及車庫近的停車位置,應劃為殘疾人專用停車位。
(3)停車位的一側,應設寬度不小于1.2M的輪椅位置,使乘輪椅者能直接進入人行道到達建筑入口。
(4)停車場一側的輪椅通道與人行通道地面有高差時,應設寬1.00M的輪椅坡道。
9.隔離帶植物種植:
(1)作用:防止暴曬;保護車輛;凈化空氣、防塵、防噪音
(2)植物設計要求:
(3)常見停車場綠帶布置示意:
(4)植物種植與停車位的關系剖面示意:
二.停車場的設計方法
1.確定場地條件:
確定出入口位置、通道、停車數、位置、殘疾人車位布置。
2.平面布置:
(1)確定停車場內部交通流線組織。
(2)確定通道布置。
(3)布置停車位。
(4)連接平曲線。
3.豎向布置:
(1)確定停車場通道縱坡。
(2)各控制點的設計標高。
(3)標注各段通道的坡度標。
4.布置雨水口:
5.綠化布置:
(1)確定綠化方式。
(2)選擇綠化植被種類。
(3)植被栽種放線定位。
據創安順停車場設計了解現有停車泊位缺乏,隨意停放現象嚴重,但是停車設施卻存在著利用率低的情況。這說明停車場施工的劃線指示作用還沒有達到預期想要的效果。
停車場規劃標準對小、中、大以及特大型封閉停車場電子巡查點以及緊急報警按鈕、安裝攝像機等進行了具體規定。
在一定區域里,它的核心并不是停車位問題,而是交通堵塞,這就要減少停車位,讓交通流通更順暢。為了保證交通的便利,防止交通攪擾,盡量用通用的標識牌。